已知:
①I2(g)+H2(g)2HI(g) ΔH1=-9.48 kJ/mol
②I2(s)+H2(g)2HI(g) ΔH2=+26.48 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
B.I2(g)=I2(s) ΔH=-17.00 kJ/mol |
C.固态碘的稳定性比气态碘的稳定性高 |
D.1 mol固态碘和1 mol气态碘分别与氢气完全反应,前者断裂的I—I键更多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X、Y、Z、W、U是分别位于短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W位于同一主族,Z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W、U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Y元素的单质在X的某种氧化物中可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B.Y、Z元素的单质作电极,在NaOH溶液环境下构成原电池,Z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
C.室温下,0.05 mol/L U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 > 1 |
D.Y、Z、U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Y > Z > U |
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n(NO2)∶n(NO)=1∶1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Cu2S只做还原剂 |
B.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1∶5 |
C.产物n[Cu(NO3)2]∶n[CuSO4]=1∶1 |
D.1 molCu2S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转移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FeCl3跟沸水反应转化成氢氧化铁胶体后,生成胶体微粒的数目为NA |
B.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A个电子,则阴极析出32 g铜 |
C.6.8克熔融的KHSO4混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
D.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 |
下列图示内容的对应说明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
图示 |
![]() |
![]() |
![]() |
![]() |
说明 |
该仪器用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
表示溴水中滴入Na2SO3溶液的pH 变化曲线 |
该装置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
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