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作为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人们纷纷外出祭祀、扫墓、踏青。回答小题。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已连续举办七届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如2012年国内年度字为“梦”,国际年度字为“衡”。“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 )
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
②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
③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
④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10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保障他们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让人民群众消除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就业。这说明()
①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切实的物质保障
②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时期的要求。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4年7月26日至28日,首届中非经贸国际博览会在青岛举行。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表明
A.促进非洲的发展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
B.我国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
C.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
D.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
2014年5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高官会在我国召开。会议就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战略蓝图等重点倡议交换意见,共商促进经济创新发展之路。表明国际组织
A.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
B.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
C.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 |
D.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我们不当任何人的小兄弟,不做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我们要独立和主权。”主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唯一因素 |
B.主权就是一个国家的独立权 |
C.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D.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
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指出:“东亚许多国家都使用筷子,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被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这段话表明
A.通过合作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符合峰会各国的共同利益 |
B.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国际争端是主权国家的义务 |
C.国际交往要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
D.东亚峰会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