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对《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宋】舒禀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湖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1)“催”和“留”二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狸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迁客来过岭:韩愈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句。
②骚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一事。
1.这首诗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2.这首咏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1~2题。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

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

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