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说,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自困。我们要秉持茂物目标精神,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简要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什么对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2)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轿车的价格每年呈约15%的下降趋势,“降价潮”席卷全国。降价风潮并不局限于中低档轿车,几乎所有品牌的轿车都卷入“价格大战”中,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一竞争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不少实惠,我国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不断攀升。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旺盛的需求使得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1)运用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
(2)请你为汽车生产企业怎样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出主意?


材料二2013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多处城市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

2013年4月26日,中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这是中国2013年度首次航天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5次航天飞行。
然而,此前的“长征”系列发射,次次惊险,都对航天运载火箭团队提出新的挑战,由于各国所使用的技术、参数不同,可供参考的资料都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为了解决种种挑战,只能根据实际,在探索中一次次修正、复核、改进。不断完善运载火箭的故检系统,攻下全新型号。为了运载火箭万无一失,从1993年起至今,火箭团队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但他们无怨无悔。
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一谈运载火箭团队如何实现火箭成功发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增速总体放缓且有波动,并且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 2013年1月下旬,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 有人认为,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2)针对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