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居民收入目标倍增的原因是
①增加收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②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③合理的收入差距能增强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2010年清华大学上海自主招生面试中,有一道“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的题目出现在此次招生的个人面试试题中。若是你认为老子和孔子不会打架,则你的论据是()

A.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不会和老子产生冲突
C.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不会和孔子一般见识
D.因为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针

改革开放30年来,约有数万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北京奥运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回答下列各题。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表明
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
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