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的读数I;
(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记下此时RN的读数;
(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________ ,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立即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
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
(2)在一次实验中,质量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8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单位cm.那么
①纸带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重物相连;
②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
少量是ΔEp=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
量ΔEk=________J(g取9.8m/s2);
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实验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1)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6甲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
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
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乙,
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
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有下列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不定项)
A.取长度约1m的细线,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栓一个小铁球
B.测出细线的长度即为单摆的摆长L
C.使小铁球离开其平衡位置约30cm的距离,将其静止释放
D.待小铁球摆动稳定后,当小铁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E.开始计时时记为1,当小铁球第50次经过平衡位置停止计时,所测时间为50个周期(t=50T)
(2)若某次测量时间结果如图所示,则秒表的读数是
(3)若测出的g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原因是(不定项)
A.小球的质量偏大
B.用摆线的长度当作摆长
C.将实际振动n次数误记为(n+1)次
D.摆线上端没有系牢,摆动过程因松动而使摆线变长 s。
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右图设计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如图所示,设质量为m(已测定)的小球在重力
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位移s,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试探究外力做的功mgs与小球动能变化量的定量关系。
(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字。
①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为0.50kg;
②用游标尺测出小球的直径为10.0mm;
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80.80cm;
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
⑤ ,小球自由下落。
⑥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m/s。
⑦计算得出重力做的功为 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 J。(g取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根据在(2)中条件下做好本实验的结论:
用示波器观察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当屏幕上出现如图 1 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旋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旋钮或旋钮,或这两个旋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按照示波器面板符号或旋钮名称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