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瓜(2n=18)原产美洲,引入我国并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果树,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株。利用雌雄同株的番木瓜研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假设番木瓜红肉型(A)对黄肉型(a)为显性,抗花叶病(B)对易感花叶病(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则番木瓜最多有___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红肉型抗花叶病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黄肉型易感花叶病植株占比为_________。
(2)从番木瓜中分离出木瓜蛋白酶基因,若木瓜蛋白酶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_____。
(3)有研究认为,番木瓜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它们是M1、M2和m,分别控制雄性、两性和雌性性状,其中M1、M2为显性,m为隐性,基因表现为雌株(mm)、雄株(mM1)、两性株(mM2),M1M1、M1M2、M2M2为致死基因组合,其杂交后代性别分布如下表。请用遗传图解对下表组合③作出解释 。番木瓜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性别分布情况
杂交组合 |
雄性株比例 |
雌性株比例 |
两性株比例 |
无生活力合子比例 |
①S×P |
1 |
1 |
0 |
0 |
②H×P |
0 |
1 |
1 |
0 |
③S×H |
1 |
1 |
1 |
1 |
④H×H |
0 |
1 |
2 |
1 |
⑤S×S |
2 |
1 |
0 |
1 |
注:(1)S为雄花、P为雌花、H为两性花;(2)S×S组合在雄花发生性别转换后进行杂交。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的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图1图2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3)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为10~14×102μmol·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
(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环境中。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轴突传向___ _________。
(3)若在右图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第一次方向是_____ __,第二次方向是 。(用a、b表示)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 cm和10 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_______m/s。
(5)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假设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回答问题:
①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并分析:
|
如图所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位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
(1)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使a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______________,其中⑦表示a激素对肌肉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2)图中b激素是,其作用的对象主要是。
(3)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
(10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_____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