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
|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
| C.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
|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
下图所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为()
A 6个,4个B.12个,8个
C.6个,2个 D.3个,2个
下列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 |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 |
| 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 | D.DNA分子中基因的增添 |
下列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 B.图中所示的全过程可发生在人的线粒体中 |
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 NA作中介 |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起模板作 |
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另一病毒丙,并以丙感染寄主细胞,则寄主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 A.RNA甲、蛋白质乙 | B.RNA甲、蛋白质甲 |
| C.RNA乙、蛋白质乙 | D.RNA乙、蛋白质甲 |
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放射性同位素32 P标记噬菌体的DNA |
| B.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
| C.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 |
| D.用32P标记的DNA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