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脱落酸是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激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研究发现,正常的人体内也存在脱落酸。请回答:
(1)发芽的马铃薯含有毒素,人们储存马铃薯时常喷施脱落酸,目的是 。
(2)下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的曲线是否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为什么? ,_
②由图可知,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 _;这些有机物主要由______(器官)合成的。
(3)脱落酸能抑制人肝癌细胞DNA的复制而将其阻滞于 期。胡萝卜含较多的脱落酸,胡萝卜鲜榨成汁食用比煮熟食用防肝癌的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
(4)脱落酸通过与靶细胞的______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目前发现脱落酸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的结果如下图一所示。下图二是DNA分子的部分结构。
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离心后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在离心管中的位置,请回答:
(1)32P存在于图二中标号所示的结构中,标号4的名称是。
(2)若图二中1、2、3分别表示C、A、G,在图三画出则该DNA上相应的另一条链。
(3)图一中G0、G1、G2三代DNA离心后所在的试管分别是:G0、G1、G2。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保持连续性。
下图为某生物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A、B、C、D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2)A细胞有条染色体,有个染色单体,有个DNA分子,有个四分体。
(3)染色体与前一时期相比暂时加倍的细胞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阶段,原因是。
(4)C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由一对基因P、p控制,抗锈和感锈由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将两对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植株 |
F1表现型及比例 |
||||
组合 |
表现型 |
毛颖抗锈 |
毛颖感锈 |
光颖抗锈 |
光颖感锈 |
一 |
毛颖抗锈×光颖抗锈 |
3 |
1 |
3 |
1 |
二 |
毛颖抗锈×光颖抗锈 |
3 |
1 |
0 |
0 |
回答下列问题:
(1)毛颖和光颖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组合一的亲本中,毛颖抗锈的基因型是,它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合是。
(3)组合二的子代中,毛颖抗锈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下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
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嫁接到乙种伞藻的上。
②将乙种伞藻的部分嫁接到甲种伞藻的上。
⑵嫁接后,两种伞柄上长出的伞盖的情况是:①。②。
⑶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下面是普通小麦自然条件下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条染色体,最后得到的普通小麦是_____倍体,它的形成在自然演变过程中必须经历两个重要步骤,第一是完成________,第二是完成________,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利用上述原理,我国科学家鲍文奎等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2n=14)培育出了八倍体小黑麦,小黑麦的体细胞中含________条染色体,它的优点是耐________和________,面粉白,蛋白质含量高,茎秆可作青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