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在18世纪初期极其猖狂,这导致1711年在扬州考试落榜的学生对一个被盐商贿赂的考官进行抗议。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种现象说明
| A.科举制度存在自身弊端 | B.人才来源缩小,政治腐败 |
| C.商人与官僚开始相互勾结 | D.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教育不复存在 |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 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
|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
|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 C.反对美帝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