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经历了一场革命和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期望的。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摘自《世界近代文学简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
——摘自《19世纪文学·中编导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内在区别;这两种文学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政府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1)材料一表明商鞅变法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中国改革,在工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生产技术的革新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4表明中国古代耕犁在制作材料和动力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图4所示耕犁的诞生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由于17世纪以来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英国成了孕育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最好摇篮。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英国就已掀起生产革新的高潮。时人评论说:“几乎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新发明,几乎每一天都有在别人发明基础上的新改进。”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项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
材料三(3)指出材料三中图5、图6分别所用的动力及其依赖的能源。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当时工业结构有何影响?(6分)
材料四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危机的根本力量,积极备战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布局未来发展,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基础。例如,日本提出了“ICT新政”,旨在3年内创造100万亿日元规模的市场新需求,推动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中国须抓紧行动,以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人民日报》
(4)据材料四分析当前中国应怎样抓紧行动才能避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见图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角度广泛,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6分)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你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