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问题”时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F′与A、O共线,A端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
(1)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通过比较 和 来验证力的合成是否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在上述实验中所说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通过下列哪个方法实现的( )
A.弹簧秤的弹簧被拉长
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
C.细线套受拉力产生形变
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相同长度
(3)在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6分)一探究小组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人体双手间的电阻.
(1)用多用电表欧姆“×100”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读出人体电阻为__________.
(2)用伏安法测量:
①分别用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采集数据作出了U—I,图线如图所示,其中用电流表内接法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图线(填“甲”或“乙”).
②已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约10,为了较准确的测出人体电阻,且要求测量更多组数据,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部分的实物连接.
(6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其中,直角三角架底面水平,斜面可视为光滑,待测轻弹簧固定在斜面顶端.现在弹簧下端分别挂1个、2个、3个相同的钩码,静止时,弹簧分别伸长了.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重力加速度g=l0m/s2.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cm).
(1)挂一个钩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N.
(2)由表中数据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分)用游标卡尺测一圆柱体工件的外径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cm,能否用实验室中的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工件外径?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9分)某同学用以下器材接成图1所示的电路,并将原微安表盘改画成如图2所示,成功地改装了一个简易的“R×1k”的欧姆表,使用中发现这个欧姆表用来测量阻值在10kΩ—20kΩ范围内的电阻时精确度令人满意,表盘上数字“15”为原微安表盘满偏电流一半处。所供器材如下:
A.Ig=100μA的微安表一个 |
B.电动势E=1.5V,电阻可忽略不计的电池 |
C.阻值调至14kΩ电阻箱R一个 |
D.红、黑测试表棒和导线若干 |
(1)原微安表的内阻Rg=Ω
(2)在图1电路的基础上,不换微安表和电池,图2的刻度也不改变,仅增加1个电阻,就能改装成“R×1”的欧姆表。要增加的电阻应接在________之间 (填a、b、c),规格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画出改装成“R×1”的欧姆表后的电路图。
为了测定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第一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与桌面的右端M对齐,让滑块a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第二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左端,测出滑槽的末端N与桌面的右端M的距离为L,让滑块再次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①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②写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是(用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