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②“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③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
④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⑤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⑥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⑦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⑧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⑨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⑧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⑨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选自《我的叔叔于勒》选文第②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①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
“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脸色和眼睛,请结合原文说说这些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有何不同。
①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②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故乡》)
能力提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受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中的“不全是坦平的”能否改成“全不是坦平的?”
第2小节中“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________。
“老于旅途的人”中的“老”,与下面选项中的“老”意思一样的是
A.老房子 | B.老手 | C.老地方 | D.老早 |
“在这段道路中,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的“亦”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大钊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原文前后共用了四组比喻,请概述如下:
①以________比________②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③以________比________④以________比________怎样理解本文的题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互换位置,并不改变题意,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①用长江大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②用扬子江、黄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③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________________。
④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⑤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课外阅读:
两条路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着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情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路的入口——一条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处回荡;另一条却将行人引入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到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到:“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陡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穿射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他父母为他的幸福所做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个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再来痛苦的叫喊:“青春呀,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给划线字注音。
澄静()伫立()蠕动()
陨落()教诲()虔诚()解释词语并造句。
老态龙钟:
黯然失神:“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正路”指的是什么?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请用几句古诗概括最后一段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课内阅读: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试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雄健的精神”。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概括第五节的大意。
请从文中找出三处比喻,并说明运用比喻的好处。
你现在认为有趣味的事是什么?并阐述一下你的理由。
议一议。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文中作者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对此文你还有什么见解?请和大家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