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几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他们觉得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况且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同时他们认为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②其实,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 “尘”字。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麈”。(    )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  )不胜其“繁”,民问又出现了俗休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导。“小土为坐”,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这充分说明推行简化字,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   政治的。“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一一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所以,我们千万别折腾汉字,在生活、学习、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提倡写简化字,并且要写好简化字。
填入第③段画线句括号内的关联词不妥的一项是      

A.即便……依然 B.尽管……还是 C.只有……才 D.虽然……仍旧

第③段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作者对有人提出的恢复繁体字的观点和理由进行了反驳,他的看法大致可归纳如下:
(1)                                        
(2)                                        
(3)                                        
第⑥段划线句的含义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第二段说明的特点是_______。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意外→( )→( )→疑惑→( )
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品析13段句子,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

《济南的冬天》选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读完文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
“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 分)
本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