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
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 “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6分)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右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6分)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冲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检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6分)
材料四 “十艺节”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努力做好文化惠民:组委会将比赛和展演分散到全省17市,送戏进社区、村镇;劳动模范、低收入家庭等群体可免票观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十艺节”坚持文化惠民的哲学依据。(6分)
材料五 2013年10月29日,淄博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该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题,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5)结合材料分析,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8分)
2006年8月10日是《江泽民文选》在全国的首发日,《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围绕着《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网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某干部说:《江泽民文选》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加强机关建设、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真学、深学、常学。
某书店职工说:一本本散发着书墨清香的《江泽民文选》被精心摆放在书店的销售柜上。在8月10日的首发式上,甚至出现了群众争相抢购的局面。
某青年学者说:方法是拐杖。学习《江泽民文选》重在掌握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1)结合《江泽民文选》的发行,请运用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
(2)请围绕学习《江泽民文选》这一主题,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从学习《江泽民文选》看,并简要写出选题的理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强调,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1)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何意义?
(2)为什么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问题:为什么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说:“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李瑞环同志这句话的理解。
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
结合材料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