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遇氧
50 mL
未处理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下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 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C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D.含有羧基

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且具有流动性
C.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起识别作用
D.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