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PM2.5”一词,最早是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近几年,随着我国雾霾天气的增多,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PM2.5”作为一个英文字母词,频繁地出现在各种中文语境当中,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3年3月11日召开“PM2.5”中文名审定会议,将“PM2.5”正式定名为“细颗粒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公布。遗憾的是,“细颗粒物”这一中文名称目前还没有得到普及,新闻媒体还在大量使用“PM2.5”,其汉化之路也许还很漫长。
有人说,汉语言的纯洁性不容侵犯;也有人说,汉语言的发展向来注重兼容并包。你对以“PM2.5”为代表的英文字母词的汉化过程有何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不少于7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材料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莲、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学习生活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26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一个大沙漠中有一个叫比赛尔的小村庄。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肯•莱文问那里的人:为什么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他们尝试过多次,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每次都是回到原地来。肯•莱文当然不信,他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儿的当地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果然又回到了原地,他由此弄清了他们走不出去的原因:原来他们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里没法准确地判断方向,所以他们走的路线实际上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肯•莱文告诉阿古特儿,你白天休息,晚上朝着那七颗星星的方向一直走,就能走出去了。后来,阿古特儿就成了那里第一个走出沙漠的人。如今那里成了旅游胜地,那里树着一座阿古特儿的铜像。
走出沙漠,我们就可以让本来贫瘠的土地变成旅游胜地;走出大山,我们的视野前面可能就是一马平川;走出失败,我们就可能到达成功的山岗;走出阴暗的心理,我们就可能让阳光洒满心田。
请以“走出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文体为议论文,需明确体现出文体特征;
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或爱物……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不经意间,给予我们以鼓励,以智慧,以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
以下面的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多年以后,一想起16岁时的这一幕,在艰辛面前,我一定不会感到生活灰暗。
要求:1.自拟题目;2.仔细审题,内容衔接合理;3.不得套用抄袭。(注:错别字一个扣1分,不封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