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这段话主要揭示了(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
B.量变的过程 |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
D.事物联系的环节 |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
B.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 |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
D.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
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去向过去的我讨债吧!”这一观点
A.错误。因为他否认了相对静止 |
B.错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
C.正确。因为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正确。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最近,“屌丝”、“吃货”、“元芳,你怎么看?”等流行语爆红网络,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A.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由于“立春”发生在正月之前,被民间称为“无春年”,部分地区被引申为“寡妇年”“哑年”。旧俗认为‘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认为生下来的小孩子不会说话、容易丈夫夭亡妻子守寡等等。从哲学上看,下列与“‘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观点相一致的有
A.我在故我思 |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C.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 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