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的“瘦肉精”、“彩色馒头”等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材料二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湘潭大学学生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记者采访她时问:“花枝,你现在在网上人气很旺,有很多网友推荐你为‘双百’人物候选人,你有何感受?”她莞尔一笑:“谁最终当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
(1)结合材料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从文花枝的言行中阐述应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1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采取实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等 形式,展示全国31个省(区、市)的600余项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请结合材料,说明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8分)

某中学博物馆里,正在举办一个题为“温情与敬意”的文化展览,学生们漫步于书香浓郁的展室,聆听着传统书画背后的故事,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温情中,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心与心的“对话”。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中学生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对话”的意义。(12分)

眼下说到《赤壁》,许多媒体惯用的报道套路——先说《赤壁》,再说赤壁,借着一部投资8000万美元的大片追古溯今。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第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了——如果没有于丹的大白话解读,原本应该烂熟于心的《论语》还被看成“过时的玩艺儿”。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只有通过“傍大款”、“搭便车”的途径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历史文化摆脱尴尬?(10分)

(10分)[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于2011年1月4号起正式访问西班牙、德国和英国。新年伊始,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欧洲作为目的地。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却显示出了中欧关系的非同寻常。这是密切中欧友好关系的重大行动,对加强双方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两大重要经济体加深相互理解,在高层次、多领域开展产业投资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
(1)下列对欧盟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B.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C.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D.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政治组织

(2)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政府为什么始终重视发展中欧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在福州闭幕。会议听取和讨论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书记孙春兰在会议上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推动福建“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1月29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文件分八个部分共30条,包括: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文件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总量和增量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推动福建“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十一五”时期,是福建历史上文化发展最好、最快的5年。试分析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如何才能提升文化软实力?
(3)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生活的哪些原理?
(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该中央一号文件的部分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