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岩石与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分析,该地区地质史上不曾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是
| A.水平张裂运动 | B.水平挤压运动 |
| C.岩浆活动 | D.变质作用 |
该地区地形的成因是
| A.侵蚀作用 | B.外力作用 |
| C.内力作用 | D.内、外力共同作 |
实地调查发现,图中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则该地区可能在
| A.我国东部 | B.欧洲西部 |
| C.中南半岛 | D.巴尔干半岛 |
读图回答 18-19题。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该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16~17题。
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A.①⑤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A.产品需求量大 | B.交通便利 |
| C.劳动力充足 | D.土地租金低 |
该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14-15题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
| B.地处迎风坡 |
|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
| D.多锋面、气旋活动 |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
|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
|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
|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该图、表1,回答第13题。
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
| B.长江下游 |
| C.东北平原 |
| D.黄河下游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11-12题。
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 B.c、b、a |
| C.c、a、b | D.b、c、a |
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
| B.西气东输 |
|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
|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