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
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赤道附近大陆东岸 | B.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
C.赤道附近大陆西岸 | D.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
图乙所示年份的上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 | B.冬、夏季风均偏强 |
C.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 D.冬、夏季风均偏弱 |
图中负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变化 |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下表为世界某地区农业人口密度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密度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农业人口密度(人/km2) |
203 |
180 |
178 |
115 |
98 |
人口密度(人/km2) |
401 |
420 |
439 |
460 |
508 |
注:农业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该地区城市化进程最快的阶段是
A.2005-2010 | B.2000-2005 | C.1995-2000 | D.1990-1995 |
导致该地区农业人口密度下降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 B.城市化、工业化占用耕地 |
C.作物熟制的变化 | D.农业收入较低 |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 | B.abd | C.acd | D.bcd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甲地理要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水源 |
有关该区域及该区域解决甲问题合理措施的组合,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退耕还林 | B.华北地区节约用水 |
C.东北地区治沙治水 | D.南方地区退耕还湖 |
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水的社会循环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 B.减慢了水的自然循环 |
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 | D.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正面影响 |
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②城市硬底化增加城市内涝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岩石的风化最深处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 B.热带雨林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内蒙古有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其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 B.侵入岩 | C.沉积岩 | D.变质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