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体现了()
A.“物”与“境”并非现实自然中的东西,都是诗人“自有之境界”的客观化 |
B.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物”与“我”合二为一 |
C.诗歌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
D.诗歌意境蕴含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
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是建立在中国人文思想基础之上的,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包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只小鸡在争夺一条蚯蚓,画题为“他日相呼”。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①美妙的意象根源于大师的合理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启动后,自由贸易区内90%的进出口货物将实行零关税,这十分有利于贸易区内国家的经济发展。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因果联系即是必然联系 ②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③有原因必有结果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选择,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要实现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然而,在全球“气候列车”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有不少分歧,如何“和而不同”地应对气候变化,依旧任重道远。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②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制约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