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弱势群体吗?”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过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弱势心态”是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紧张、不安等情绪而产生的心态。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
B.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
C.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
D.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A.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 《沦衡》 ) |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曰知录•正始》 ) |
C.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 ) |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中庸》 ) |
漫画《文化遗产之争》表明
A.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
B.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 |
C.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巨大隐患 |
D.文化遗产有待人们开发 |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