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全国企业内部分配现状》。
材料二 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些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4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列举两点即可)(12分)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2014年,“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了“钱去哪儿了”系列稿件,追问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政府基金的去向。“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从征收标准到用途去向均不透明,调查后的发现触目惊心,而相关部门的回应,不是“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就是“尚无规定和具体办法”。
“钱去哪儿了?”实则叩问“权该如何用”,权力不可任性。
结合材料和图,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确保权力不再任性。(10分)
2014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代名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此背景下,北京被赋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这既是新常态下首都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下是北京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具体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措 施 |
理 由 |
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较全面地覆盖了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环节。 |
例: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 |
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和资助青年科技人员。 |
①(请不要在此答题) |
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
②(请不要在此答题) |
激发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
③(请不要在此答题) |
形成了包括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政策体系。 |
④(请不要在此答题) |
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由原来的状态,转入到一种新的、稳定持续的正常状态。经过30多年高强度发展之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中国,我们将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的规划布局、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我国当前实施了三个重大战略,以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东中西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1)说出这三个重大战略的内容。
“新常态”是机遇,“新常态”也是挑战,正确对待新常态,必须准确认识形势,顺应经济社会规律,立足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2)材料中自觉运用了哪些辩证法的观点?(说出两条即可)
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在经济新常态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逐渐发生着变化,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市场逐步转向为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3)结合材料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大学生毕业生晓明的职业发展之路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请从中华传统文化中为传统思想举一个例证。
传统思想的例证
“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法”字 的演化说明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