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最近热映的电影《白鹿原》,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连配角也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
B.美国各地最近出现多起野鸟及河鱼集体暴毙事件,相映成趣的是在台湾省的台中县也发现有100多只野鸟暴毙,原因正在调查中。 |
C.欧盟内部发展不平衡,南方国家像希腊、葡萄牙,由于缺乏改革动力,经济问题积重难返,财政窟窿越来越大。 |
D.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周而不比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如水火。 |
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看似容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
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
下列对《记念刘和珍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A.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依次为:竟至,竟会,竟能。 |
B.文中划线句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表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高度赞扬了中国女子百折不回、临死不惧的气概。 |
C.“苟活者”是指那些没有是非观念,面对烈士的死难无动于衷,没有行动的苟活着的人们;“真的猛士”是指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奋斗不息的勇猛的革命志士。 |
D.文章结尾句,作者以“说不出话”再次表达了满腔的悲愤、无尽的怀念、深深的歉疚之情。 |
下列对《记念刘和珍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A.“无恶意的闲人”指的是一般庸俗的市民,“有恶意的闲人”指的是“陈西滢之流的流言家,走狗文人”。 |
B.文章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阐明徒手请愿的斗争方式只能推动历史前进一小步,而牺牲太大,告诫斗争者要改变斗争方式。 |
C.引用陶潜诗句的目的是说明烈士的血不会白流,亲族、师友、爱人将永远怀念她们。 |
D.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实甫,名德信。元代戏曲作家,他所著的《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传统结构,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为其中的第四本第三折。 |
B.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喜剧《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这四部悲剧就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
D.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