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C.两岸实现了“三通” | D.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祖国大陆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了生气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共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A.“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B.“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 |
C.“五四”是探索的延续 |
D.“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