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籍全职长江学者阿莱斯迪尔· 穆奇课地组在耐药性病原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核糖开关”。“核糖开关”通过结合细菌等体内小分子代谢物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可以不依赖任何蛋白质因子而直接结合代谢物并发生结构变化,参与调控生物的基本代谢。这一成果为人类最终攻克抗生素耐药的世纪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理论依据。这一科学成果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联系的前提条件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建立在人类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③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事物变化发展
④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其蕴含的“社会真谛”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C.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
D.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 |
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①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②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③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④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人认为微公益最大的魅力是自由,鼠标一点即可传播消息、提出建议。也有人认为微公益最大的漏洞也是自由,有人打着公益旗号非法牟利中饱私囊。上述评价说明()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C.人们认识事物角度不同,评价也不同 |
D.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缺点的矛盾 |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2014年4月我国修订了《环境保护法》。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原因是()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2014年5月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央八项规定”“棱镜门”“N7N9”“土豪”“自贸试验区”“单独二胎”“中国大妈”“光盘行动”“女汉子”“十面霾伏”等获评年度十大新词。据介绍。这十大新词从364条2013年年度新词脱颖而出,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3,从中可以窥见当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