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未来海洋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一 2001~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2010年海洋经济发展目标为海洋生产总值的11%以上,海洋第三产业占海洋经济比重超过50%。
材料二 早在1993年,浙江就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在2011年初国务院批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后,浙江便加快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步伐。3月24日,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达成协议,确定双方在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等九大方面开展合作;3月25日,浙江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战略定位、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8月11日,省高院公布《关于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司法依据;9月19日至21日,部分浙江选举产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就“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专题在舟山开展调研,听取省发改委和舟山市政府的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分析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什么优点和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大胆探索,勇当改革与创新的先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卓有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一届深圳市政府率先进行“大部制”改革,精简机构,打造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基础上,推出了交通优化、便民就医等十项惠民措施;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优化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力求高效便民。
材料二近年来,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发展战略,借助文博会这个平台,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文博会推动深圳的文化产业快速成长,在GDP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文博会改变了深圳的面貌,使深圳的文化内涵日益深厚,既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也开阔了人的视野。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深圳市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4-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人涨幅与GDP涨幅的比较。
材料二 2010年的网络流行语中,“糖高宗”、“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榜上有名,这源于部分食品价格非正常高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存在大量游资故意炒作和市场价格监管不力两大主因,另外还与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出口量增加有关。目前,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CPI上升的主要“贡献者”,对普通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压力。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京举行。会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食品等物价。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谈谈党中央这一举措的依据。
材料一:【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交通两难”成为城市“癌症”、 有报道“15城市因堵车每天损失近10亿”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材料二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
(2)结合材料二,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追求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纪念日。回眸过去89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探索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的历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总结建党以来最基本的经验。
材料二:2010年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认真听取了国务院关于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情况的汇报,全面部署当前舟曲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科学处置、全力开展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制定科学方案,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治次生灾害,努力夺取防汛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2)从唯物论角度,结合材料说明为何强调“科学安排”、“科学处置”、“科学方案”以及与科学实施相关的“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
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与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中美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
(2)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