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我国要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应做到( )
①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③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④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年来,伴随中外文化的交流,春节已走出国门,正如《欧洲时报》所说“从亚洲到拉美,从欧洲到大洋洲,中国的春节逐步从民间走进各国的主流社会。”这说明
A.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风向标 |
B.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
C.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多元化 |
D.中华文化强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迈克尔•苏立文在《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一书说:“中国园林是微观式的,它在时间中展开,就像中国山水画卷一样,观赏者一边舒缓开卷,一边想象自身在山峦湖水中的游历。”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B.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
C.中国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①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
②藏族文化通过中华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③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这说明了
①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创新
③文化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标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