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在施政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为”;既要扭住长期“转型升级”不放,也要兼顾经济即期增长,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李克强在施政上呈现出的新特点体现了( )
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③用两点论、两分法观察处理问题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表现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还表现为先哲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例如,天人合一就是说: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一个以耕耘为生的民族,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在反复的耕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对土地的善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土地似乎是有生命的。人们从这种自然感应中,必然能获取某种信念:那就是土地也和人一样。对土地的人格化,很自然也会推广到天。四季更替,昼夜变化,风调雨顺才能丰收。这一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告诉我们()
A.发展农业必须善待土地 |
B.发展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
C.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 |
D.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
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A.开放的氛围浓郁 | B.异彩纷呈 | 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D.源远流长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