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促进农民增收】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A省农民收入结构中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明】
(2)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运用“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
【美丽中国,爱国之传承】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在这部史诗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戚继光率军抗倭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定要固守传统文化。”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上述同学的观点。
【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
十八大再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下表是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进程。
战略构想 |
提出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十六大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建设和谐文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七大 |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
十八大 |
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4)依据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反腐败工作列入决策重点,打出反腐“组合拳”,力度空前。反腐进入新阶段。
材料一:
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结果看,2011年有37.3%的人认为目前腐败现象很严重;29.5%的人认为目前党和政府反腐败工作效果明显。2013年有33.7%的人认为目前腐败现象很严重;41.7%的人认为目前党和政府反腐败工作效果明显。
材料二:
权力运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1)结合材料,说明“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2)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符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的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2010—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情况
下图中欧2010—2012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情况
注: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欧贸易“双反”战、2012年中欧光伏贸易战,贸易摩擦不断。
表 2013年中欧投资比较单位:亿美元
总额 |
同比增长 |
总投资占比 |
主要涉及领域 |
|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 |
65.2 |
21.9% |
20% |
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农业食品、环保产品、IT电子和金融服务等 |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 |
36.2 |
6.2% |
1.4% |
通信设备和服务、工业机械、设备等 |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境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7%的目标。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阐明我们国家对待中欧文化交流交融应持有的态度。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1)根据下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
① |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② |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 |
③ |
材料二:扫墓、踏青、这留、沐浴、吟诗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舌尖上的浪费:2 000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节约: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根据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当下国人重视“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和开展“光盘”行动的依据。
材料:《爸爸去哪儿》的成功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成功范例。在千篇一律的选秀、相亲的视觉疲劳中将室内综艺升级为野外综艺,将虚假的比惨变成记录性的真人秀。以民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为切入口,父子/女搭档真实、温馨,唤起了观众内心最温柔的情感,做到了产品的差异化。虽然《爸爸去哪儿》其节目版权和模式均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但在引进后又进行了本土化包装,增加侧重考验明星带孩子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改变原版拖沓的环节为快节奏剪辑,以国内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为背景,融入民俗化的人文元素。在拍摄和剪辑中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方式来凸显其记录的真实性。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谈重视文化创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