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促进农民增收】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A省农民收入结构中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明】
(2)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运用“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
【美丽中国,爱国之传承】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在这部史诗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戚继光率军抗倭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定要固守传统文化。”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上述同学的观点。
【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
十八大再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下表是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进程。
战略构想 |
提出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十六大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建设和谐文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七大 |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
十八大 |
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4)依据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材料一: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譬如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曾一路飙升,直逼肉价。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材料二: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1月21日,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出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
材料三: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1)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2)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
(3)结合材料三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不变之变”。
近年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某校高一某班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获得如下材料:
材料一 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该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竞争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他国家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材料二 2011年5月,越南船只在中国南海领域又与中国船只发生摩擦。6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应越南6月13日在南海举行实弹军演时表示,中方一贯主张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也是本地区有关国家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达成的共识。
材料三 新华网消息,中国总理温家宝6月1日上午在东京接受了日本广播协会(NHK)主持人国谷裕子专访。温总理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唯一的目的是自卫,从来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对任何国家都不会构成威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如果你是该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如我国国体、外交政策、当今时代主题等,就下列问题,写出尽可能全面的发言提纲: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时隐时现的周边摩擦,我国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14分)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七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党委和党内同志意见,以集中全党智慧;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等的意见,以吸收社会智慧,对“十二五”规划建议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讨论稿。国务院依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最后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10分)
材料二 “十一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8分)
教育公平是最近几年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10年教育公平备受考验,“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学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的曝光,让教育面临着公共信任危机。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等方面。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近年“两会”代表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两小题共12分,答案填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4分)
(2)为防止教育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公民可以发挥哪些监督形式的作用?(8分)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9时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多处内容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从细微处可以看出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关切。(8分)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什么职能?除此职能外,政府还有哪些主要职能?(4分)
(2)上述材料表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