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
A.3 900 B.3 420 C.4 420 D.4 900
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B.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
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
C.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
D.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
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 B.②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⑤ |
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如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
C.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
D.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