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
C.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
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 | B.适者生存 | C.用进废退 | D.定向变异 |
《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
B.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C.认识到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
D.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选择学说 |
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耐受程度。这些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全球分布
A.1 2 3 |
B. 5 3 4 |
C. 3 4 2 |
D. 2 1 5 |
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要原海拔处的数据 |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 |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
B.种群的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