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
| C.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
| D.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初期,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 |
| 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加强 |
| 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极的重要特征 |
| 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 |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
|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类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
|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
|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
|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
|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
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叶片可以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作用相同的激素 |
| B.叶片可能产生与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 |
| C.生长调节剂X的浓度对生根无影响 |
| D.营养素单独使用插条生根很少,说明插条生根不需要营养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