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 D是_________, G是________。
(2)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共有______种。F与H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F结构多样性的是________(写字母)的排列顺序。1个E中含有        个D。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酶在人类健康、工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述问题。
Ⅰ.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①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②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③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洗衣后彻底清洗双手。请回答以下问题:
59.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60.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 由图中信息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胶片上的蛋白膜      的时间长短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61.该加酶洗衣粉是否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原因是
Ⅱ.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6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6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据图回答。

(1)在筛选出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时通常依据质粒上的的表达。
(2)在该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叫做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的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4)为防止转基因番茄通过花粉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传播给其它植物而造成基因污染,可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到番茄植物细胞的(结构)中。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发现,人类与黑猩猩的同源性超过了95%,在基因数、基因结构与功能、染色体与基因组构造上,人类与黑猩猩几乎相同。黑猩猩的生殖细胞含有的24条染色体中,第2号染色体的长度仅是人类第2号染色体的一半,如果将其第2号染色体和第12号染色体融合连接在一起,长度正好等于人类第2号染色体的长度,结构也十分相似,如上图所示。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发生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
(2)黑猩猩的2号和12号染色体的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哪种情况?
(3)如果在黑猩猩的2号和12号染色体上,分别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在黑猩猩种群中的遗传时遵循 定律,若人类也有这两对基因,请判断这两对基因在人群遗传情况是否与黑猩猩一致并说明理由

下图是作物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dd)易感病(rr)和高秆(DD)抗病(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抗病)品种小麦,可选图一中(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此育种方式的关键技术环节是
(3)科学工作者若要通过图一的C、D途径获取抗虫水稻,其原理是,转移基因后,经鉴定发现, 2个相同的抗虫基因分别插入到了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若这些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则其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后代中抗虫植株所占百分比例为
(4)图一中(填字母)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5)图二是“白菜一甘蓝”(均为二倍体)杂种植株培育过程。

图二中②过程常用的试剂是;图二所示的杂种植株培育过程相当于图一中的(填字母)途径所示的培育过程; 图二所示的杂种植株培育过程与图一所示的EFG途径培育过程相比,
(填前者或后者)所得到的植株是纯种,(填前者或后者)所得到的植株基因组成只有一种。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3)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III2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且III2产生卵细胞时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说明III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