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首期,随机选取了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田”进行测试。当“尥蹶子”、“貔貅”、 “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听写时错误频频。据不完全统计,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听写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l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
上述现象引发了对“汉字危机”、“文化危机”的担忧。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自己的微博发起了一次运动,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另外,电脑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增多,很多人都说这个节目是为了拯救汉字书写文化。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却认为,提笔忘字这事儿有汉字后就出现了,我们古代有那么多的通佩字,也是因为大家经常写错,从有汉字起,就免不了写错。他认为,媒体在绑架所有的话题,也让“危机”成了2013年暑期的一个关键词。
(1)结合材料,说明开设《中国汉字昕写大会》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材料中对“汉字危机”的不同观点。
材料一:2012年3月23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大会上强调,要适应科学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盼,突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创造公平正义、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江苏省委强调法治江苏建设的政治依据?
材料二:法治建设需要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请运用所学知识在下图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监督形式,并说明理由。
监督形式一:理由:
监督形式二:理由:
材料分析题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英国博物学、生物进化的奠基人达尔文有一句名言:“对于科学,坚持者必可成功。”据此回答问题:上述名言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是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 |
B.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上述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B.要坚信科学必然战胜谬误 |
C.要坚持适度原则 | D.要重视量的积累 |
质量安全问题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坊间流传一首《七律 .话民生》鲜明地体现了群众的这一关切:诚信道德久相违,食品安全岌岌危。年少有为皆房奴,白发尽染因药催。矿主心黑堪比墨, 毕竟生命不如煤。整顿市场强法治,严惩腐败网恢恢。
如果你是人大代表,试结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完成下表(12)
解决问题的做法 |
行使的权利(义务) |
意义 |
调查研究,掌握实情 |
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 |
|
按法律程序,提出议案与建议 |
为解决问题提供政策法律基础 |
|
行使质询权 |
2007年12月6日至7日,全国办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要完善信访诉求表达方式,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对群众来访要坚持文明热情接待,对群众来信要认真负责办理,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意见》还指出,对信访活动中少数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上述规定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何启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