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首期,随机选取了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田”进行测试。当“尥蹶子”、“貔貅”、 “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听写时错误频频。据不完全统计,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听写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l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
上述现象引发了对“汉字危机”、“文化危机”的担忧。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自己的微博发起了一次运动,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另外,电脑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增多,很多人都说这个节目是为了拯救汉字书写文化。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却认为,提笔忘字这事儿有汉字后就出现了,我们古代有那么多的通佩字,也是因为大家经常写错,从有汉字起,就免不了写错。他认为,媒体在绑架所有的话题,也让“危机”成了2013年暑期的一个关键词。
(1)结合材料,说明开设《中国汉字昕写大会》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材料中对“汉字危机”的不同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会议强调“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关键点,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惠及民生。
材料二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三农”问题,胡锦涛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准确把握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为先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确定我国保护性耕作主导技术模式。以北方一年一熟区为重点,兼顾黄淮海一年两熟区,坚持循序渐进,按照试点、示范、推广的步骤,建设保护性耕作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惠及民生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怎样推行保护性耕作。
(3)结合材料一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扩大内需的。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哪些原理和方法论,是怎样体现的

材料一:当我们看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服务人民为荣”时,脑子里就会浮现“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张思德等模范形象,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
材料二:2006 年7 月广东省乐昌市遭遇了特大洪灾。14 日深夜在特大洪水突袭时,乐昌市两江镇长塘村林建强首先紧急帮助自家附近的村民80余人转移到安全地方,自己和家人却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埋在废墟里。他的英雄事迹一经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广东省委追授林建强同志“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号召全省人民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把广东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模范人物能被人民群众记住并广为赞誉的原因是什么?
(2)处于不同时代的模范人物有哪些共同的人生追求?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表现?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征?  
(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在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也将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1)概述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完成《1978--1999年我国工业建设重大工程简表》。

地点
工程项目
上海

湖北宜昌

山西平朔

北京一九龙
京九铁路
广东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著名城市带之一,上海为其龙头城市。图10为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用地分布示意图。
上海外高桥综合区的先进制造业,有24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其中包括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9亿元。
(3)评价①功能区的发展条件。
(4)大气环流会影响城市工业区的分布异。依据图中①功能区的分布特点,说明大气环流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气象部门对于台风等灾害天气,通过卫星遥感等高科教一手段,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发布、早处置、趋利避害,力争将损失降低。
(5)指出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区,并依据材料列举主要应对措施。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发”。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如今“城市病”日趋严重,城市生活已不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随着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又促使城市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角,世界城市、特大都市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引擎。
(6)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知识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预计到2020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到城市。现代化城市将促进工业化的集约发展;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快捷的信息,使传统服务业功能更加丰富,内容更为广泛;低碳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现代城市发展,承载着人们的幸福。
(7)结合材料分析,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对人的生活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