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1992年开始,我国将GDP作为政绩评价的核心内容。在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已进入“换挡期”。如何正确认识GDP增长、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围绕上述问题,某校高三(1)班学生搜集到如下相关材料,并展开讨论,让我们参与其中。
(1)从哲学角度看,要得出正确结论,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GDP增长。
(3)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树立新的政绩观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态度良好,GDP增长速度达8%,但专家仍向政府建议,要稳住通胀预期防范金融分险,保持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健康和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阅读材料分析货币和纸币的关系
(2)甲认为纸币发行过多,能够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纸币发行量越少越好;乙认为纸币发行越多,越有利于市场的商品周转,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你怎么看待上述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为此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请分析:企业、消费者、国家为什么都要重视产品质量?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成绩
人均占有量 年份(年) |
粮食 (公斤) |
油料 (公斤) |
肉类 (公斤) |
禽蛋 (公斤) |
奶类 (公斤) |
水产品 (公斤) |
1949 |
209 |
4.2 |
4.1 |
0.7 |
0.4 |
l |
2008 |
404 |
22.6 |
54.9 |
20.4 |
28.5 |
36 |
注:“七五”时期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八五”时期提高到34%,“十五”时期末达到48%。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原因。
材料一教育公平是一个人发展起点的公平。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还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提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指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2007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活费。2007年全国财政安排2235亿元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财政也必须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必须支出95亿,明年将安排200亿。同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1)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3)请运用普遍联系哲理分析说明“教育公平是一个发展起点的公平。它不仅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还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