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 |
B.以上七种结构均含有膜结构 |
C.上述细胞器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但不是每个细胞都同时具有 |
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蔗糖、淀粉等物质 |
图5-11-1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5-11-1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
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 |
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
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
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
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
若在图4-10-3中的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记录仪检测到的结果是( )
图4-10-3
A B C D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调节过程如图4-10-2所示)。图1和图2是某动物体内的两种突触,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图1兴奋性突触作用示意图图2抑制性突触作用示意图
图4-10-2
A.两种突触的兴奋传递离不开体液的参与 |
B.图2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C.两者产生的神经递质不同,说明两种细胞的基因不同 |
D.图1和图2的突触后膜不可能属于同一个神经细胞 |
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的同时迅速分裂形成浆细胞 |
B.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相比前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
C.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