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 B.没有变化 | C.先升后降 | D.先降后升 |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
处理方式 |
植被 覆盖 率(%) |
小型土壤动物 |
土壤有 机质 (g/kg) |
|
物种数 |
个体数 |
||||
甲 |
种植植物 |
97 |
37 |
260 |
19.8 |
乙 |
不干预 |
8 |
9 |
28 |
11.9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
D.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
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
B.种群在“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约为0 |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