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NaCN+HNO2=HCN+NaNO2,
②NaCN+HF=HCN+NaF,
③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 |
B.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 |
C.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 |
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 |
常温下,现有0.1mol/L的NH4HCO3溶液,pH=7.8。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微粒的浓度占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守恒关系:c(NH4+)+c(NH3·H2O)=c(HCO3-)+c(CO32-)+c(H2CO3) |
B.往该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时NH4+和HCO3-浓度逐渐减小 |
C.通过分析可知常温下Kb(NH3·H2O)>Ka1(H2CO3) |
D.当溶液的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HCO3-)>c(NH4+)>c(NH3·H2O)>c(CO32-) |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室温下,使用pH计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 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 |
比较HClO和 CH3COOH的酸性 强弱 |
B |
将FeCl3溶液分别滴入无色液体苯、CCl4、汽油、AgNO3溶液、Na2S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 |
鉴别物质 |
C |
向0.1mol/LAgNO3溶液中滴加0.1mol/L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入0.1mol/L K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
比较AgCl与AgI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
D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酸性溶液中加入Mg(OH)2,加热并搅拌,过滤。 |
除去MgCl2酸性溶液含有的少量FeCl3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况下,2.8 L丙烷中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为NA |
B.在反应KIO3 + 6HI =" KI" + 3I2 + 3H2O 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 NA |
C.已知CH3COONH4溶液的PH=7,则1L 0.1mol/L的CH3COONH4溶液中,CH3COO- 数为0.1NA |
D.39g Na2O2和Al(OH)3的混合物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为2NA |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选项 |
离子方程式 |
评价 |
A |
将2 mol Cl2通入到含1 mol FeI2的溶液中: 2Fe2++2I-+2Cl2===2Fe3++4Cl-+I2 |
正确; Cl2过量,Fe2+、I-均被氧化 |
B |
用Cu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2Cl--2e-===Cl2↑ |
正确; Cl-优先于OH-放电 |
C |
过量SO2通入到NaClO溶液中: SO2+H2O+ClO-===HClO+HSO3- |
正确; H2SO3的酸性强于HClO |
D |
Mg(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Mg2++2HCO3-+4OH-="==" Mg(OH)2 ↓+ 2CO32-+2 H2O |
正确; Mg(OH)2比MgCO3更难溶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
B.酸和碱一定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C.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的键角均为109º28′ |
D.晶体中含阴离子必含阳离子,含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