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铜溶于浓硝酸:Cu+4HNO3(浓) Cu2++2NO2↑+2H2O |
B.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Fe3++S +Ba2++3OH- Fe(OH)3↓+BaSO4↓ |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lO-+H2O+CO2 HC +HClO |
D.碳酸氢镁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Mg2++2HC +2OH-+Ca2+ CaCO3↓+MgCO3↓+2H2O |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会加快桥梁的腐蚀 |
| B.“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机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
| C.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得到清洁燃料 |
| D.棉花、羊毛、木材和草类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Y、W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
| B.原子半径:Q>W>Z>Y>X |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Z |
| D.X及Q的气态氢化物相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向1 mL 1% NaOH溶液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滴加0.5 mL葡萄糖溶液,加热 |
未出现红色沉淀 |
葡萄糖中不含有醛基 |
| B |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 mol·L-1H2SO4溶液 |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 |
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 |
| C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锌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
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
HA酸性比HB强 |
| D |
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红色逐渐褪去 |
Na2CO3溶液中存 在水解平衡 |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整个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起点处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 |
| B.②点之前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 |
| C.氯气~氯水体系中:c(H+)=c(Cl2) +c(HClO)+c(ClO-) |
| D.③点所示溶液中:c(Na+) = c(Cl-)+c(ClO-) |
已知外电路中,电子由铜流向a极。有关下图所示装置的分析中,合理的一项是
| A.一段时间后Zn电极逐渐溶解 |
| B.该装置中Cu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
| C.b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
D.电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