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水土流失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25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水土流失与地形相关,图中水土流失严重区位于
| A.鞍部 | B.山顶 | C.山脊 | D.山谷 |
图示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l26米 | B.148米 | C.198米 | D.220米 |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 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是( )
| 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 |
| 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 |
| 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 |
| D.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 |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 A.Ⅰ、Ⅱ | B.Ⅰ、Ⅲ | C.Ⅱ、Ⅳ | D.Ⅲ、Ⅳ |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
|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
|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
|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
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
| C.改善其航运条件 | D.减小洪水危害 |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结合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源的消费地位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②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煤炭 ③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储量小,开采量减小 ④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盲目发展 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关停高耗能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新华社巴西利亚2010年8月31日电 巴西环境部8月31日公布的数字称,自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12个月中,巴西亚马孙雨林的毁林率同比下降至6年来最低。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巴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以保护亚马孙雨林免遭进一步砍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④⑤⑥ |
| C.①②③⑤⑥ | D.①②⑤⑥ |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
|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
|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
| D.开辟大型农牧场 |
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
| B.雨林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
|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
|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
读 “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 ” ,下列城市与各自所属的地域结构模式相符的是
| A.① 上海② 武汉③ 北京 | B.① 青岛② 上海③ 成都 |
| C.① 南京② 武汉③ 青岛 | D.① 重庆② 成都③ 烟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