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超到曹军寨前搦战,许褚单搦马超来日决战。次日,两军出营布阵。许褚与马超斗了两百多回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卸甲赤体提刀,来与马超厮杀,直到两人弃刀断枪,在马上乱打。后来两军混杀,曹军大乱,马超臂中两箭。(《三国演义》) |
| B.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正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名火无处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吟诵《葬花词》。不想被前来葬花的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句,很是悲伤,倒在山坡上,怀里的落花撒了一地。(《红楼梦》) |
| C.弗比斯搂住爱斯梅拉达,吻着她。忽然,爱斯梅拉达发现弗比斯的头顶上方出现另一只脑袋,面孔灰白,不断抽搐。魔鬼般的目光闪闪烁烁。这张面孔旁边有只手,手握着一把尖刀。这是教士的脸和手。原来弗罗洛妒火燃烧,破门扑到这里来了。(《巴黎圣母院》) |
| D.堂吉诃德被木偶戏的剧情所感动,将木偶视为真人,觉得为逃跑的情侣帮忙的时候到了。他一跃跳上舞台,怒气冲冲地向木偶摩尔人挥剑乱劈,把它们杀得七零八落,结果赔了一大笔钱。(《堂吉诃德》) |
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2D(g) 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
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 v(A)=" 0.15mol/(L·s)" ②v(B)=" 0.6mol/(L·s)" ③v(C)= 0.4mol/(L·s)④v(D)= 0.45mol/(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2(g)+ H2((g)=NH3(g);ΔH=(a+b) kJ·mol-1 |
| B.N2(g)+3H2(g)=2NH3(g);ΔH=2(b-a) kJ·mol-1 |
C. N2(g)+ H2(g)=NH3(l);ΔH=(b+c-a) kJ·mol-1 |
| D.N2(g)+3H2(g)=2NH3(l);ΔH=2(a-b-c) kJ·mol-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298K时,2SO2(g)+O2(g) 2SO3(g) △H=-197kJ/ mol,对该热化学方程式理解为:在该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摩SO2和1摩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是197 kJ |
|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 +(2×283.0)kJ/mol |
| C.吸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而不是看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加热 |
| D.对下列反应:HCl(aq) + NaOH(aq)="NaCl(aq)" + H2O(l)△H=-Q1kJ/mol |
H2SO4(浓)+NaOH(aq)=
Na2SO4(aq)+H2O(l)△H=-Q2kJ/mol
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Q2>Q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4(g) + O2(g) ==CO2(g) +2H2O(g) ΔH ==-akJ·mol—1,这里ΔH代表燃烧热 |
| B.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 C.在25℃、101kPa,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相等 |
| D.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
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g)+ 5/2 O2(g)=2CO2(g)+H2O(l) △H =—1300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
|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
| C.有4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
| D.有8NA个碳氧双键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