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顷刻(qǐnɡ) 混沌(hún)狩猎(shòu) 悬崖勒马(lè) | 
| B.干系(ɡān)横祸(hènɡ)地壳(qiào) 朝暾夕晖(tūn) | 
| C.颤抖(zhàn)酩酊(dīnɡ)叨扰(dāo)甘之若醴(lǐ) | 
| D.泠栗(línɡ)鸿鹄(hú)叱咤(zhà)爱憎分明(zēnɡ) | 
下列句子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麦收以后,别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 B.1861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 
|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木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 
| D.这次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一千元,高二年级捐了九百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一千八百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 
| B.“科学把距离缩短了,”墨尔基阿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 
| C.他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像把手放在圣经上为人作证那样,把手放在冰块上高声说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 
| D.鲁迅以表现人生、改良人生为创作目的,他所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等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 
|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的大无畏精神。 | 
| C.假如有这样一本书,能给“下海”或将要“下海”者以警示,告诉他们何处可能有陷阱,怎样才能达到金光灿烂的彼岸,那该多好! | 
|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是()
|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 我们的大得多呢。”  | 
  
| B.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个人读书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有所调整; 但贯穿始终的应是兴趣。  | 
  
|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 
|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最近,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 
| B.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 | 
| C.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统志》) | 
| D.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从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