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5月份南方多省市遭遇干旱,6月3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较强降水过程,部分旱区变为涝区。专家称大气环流改变是旱涝急转的主因。据此回答小题。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大 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 A.②④ | B.①④ |
| C.②③ | D.①③ |
下列因素与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有关的是 ( )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流域的形状
③流域面积的变化 ④干支流分布特征
⑤流域的气候特征 ⑥长江下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⑦围湖造田 ⑧上游河道“九曲回肠”
| A.①②④⑤⑥ | B.③④⑤⑥⑦ |
| C.①②④⑤⑦ | D.②④⑤⑦⑧ |
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加强道路建设 ④完善排水系统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④ | D.③④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甲河流量大于乙河 |
|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
| C.甲河含沙量大于乙河 |
| D.甲河水位年季变化大于乙河 |
该区域是当今世界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高度发达的工业 | B.先进的技术条件 |
| C.距发达国家近,市场广阔 | D.高温多雨的气候 |
下图为某地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海域风浪大于M海域 | B.P地吹偏北风 |
| C.Q地吹东南风 | D.K地多为阴雨天气 |
据图判断,此季节
| A.旧金山森林火险等级低 | B.陆地等温线总体向南弯曲 |
| C.恒河进入枯水期 | D.阿尔卑斯山雪线升高 |
江西北部某地产薯蓣(yù),味甘,性温平,蕴含十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其生长对土壤、气候、海拔等有着严格的要求,是轮作植物。以前,薯蓣产量的95%以上都是靠人工挖掘、直接卖的方式零售,而用于加工的不到1%。2010年起,该市开始大力发展薯蓣的研发推广和规模化生产实践,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薯蓣总产量翻十倍。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关于薯蓣的种植,材料表明()
| A.营养成分高的农产品都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 |
| B.营养成分高的农产品都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丰富 |
| C.过去,薯蓣的商品率较低 |
| D.过去,薯蓣的商品率较高 |
一直以来,制约该市薯蓣规模生产的瓶颈是()
| A.薯蓣的生长环境恶劣 | B.劳动力不足 |
| C.缺乏生产经验 | D.缺乏消费市场 |
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后()
| A.薯蓣的单产量大幅度上升 | B.拉动薯蓣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
| C.薯蓣由过去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 D.薯蓣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
读2000~2010年我国部分土地利用动态区土地利用转换统计表(单位:104hm2),完成下列各题。
东北大小兴安岭林草一耕地转换产生的问题是
| A.粮食总产量减少 | B.植被覆盖率提高 |
| C.土壤肥力下降 | D.湿地面积扩大 |
造成黄淮海、长江三角洲耕地一城镇转换区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 B.生态环境恶化 |
| C.种植结构调整 | D.粮食需求量增加 |
下图是某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草原带 |
| C.山地针叶林带 | D.热带荒漠带 |
推测乙地附近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 A.终年高温——纬度位置、洋流 |
| B.终年少雨——大气环流、洋流 |
| C.气温年较差小——海陆位置、地形 |
| D.干湿季分明——大气环流、地形 |
该国沿海河流
| A.流量大,流速快 | B.流程长,无结冰 |
| C.季节性河流为主 | D.水力资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