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利用不好,会造成灾害。同样,自然灾害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据此回答小题。下列自然灾害的形成,是由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是 ( )
A.夏秋季节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处易发生洪涝灾害 |
B.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
C.新疆地区冬春季节易发生冻灾 |
D.内蒙古地区过度放牧致使沙漠化严重 |
下列自然资源的形成与自然灾害相伴的是 ( )
A.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地热资源丰富 |
B.寒潮形成的低温可杀死一些越冬害虫 |
C.条件适宜的荒漠地区边缘植树种草 |
D.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题。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 B.不断南移 |
C.不断东移 | D.不断西移 |
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
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诗不仅诗句优美,表达作者情感丰富,同时还蕴含着科学知识。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及图,回答题。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其中描述的现象
A.是一种地方性分异规律 |
B.是两地水分差异造成的 |
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
D.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题。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 B.纬度位置 |
C.山脉走向 | D.山体坡度 |
该山可能位于
A.40°N附近 | B.40°S附近 |
C.赤道附近 | D.极圈附近 |
海流发电是依靠海流的冲击力使水轮机旋转,然后再带动发电机发电。目前海流发电站通常浮在海面上,用钢索和锚加以固定。读图完成题。假如该设施是安置在日本东南部海域,该设施应朝向
A.东 | B.南 | C.西 | D.北 |
下列自然地理现象中,可能对该设施造成破坏的是
A.沙尘暴 | B.暴雨 | C.地震 | D.台风 |
图为“非洲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题。A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
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
A.暖流影响 | B.海陆分布影响 |
C.大气环流影响 | D.寒流影响 |
C处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 B.降水 |
C.地形 | D.洋流 |
B处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温带海区 | B.寒暖流交汇 |
C.上升流的影响 | D.河流的注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