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诗人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你如何理解?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
.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
(3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
B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
C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
D三四两句虚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实写山中的春意。.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诗的第一、二句展示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
、这首诗反映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这首诗从地域题材特点来看是边塞诗,从内容上来看是一首送别诗,最能表现这种送别情感的句子是,。
(2)时下一些网络词语一路蹿红,许多刚出现的词语(谐音词,)如“围脖(微博)”“矮油(哎呦)”“酱紫(这样子)”等等网上刚一出现,便迅即大面积流行起来,成了人们交际用语中的热词,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这里引用的诗句实际概括了这些网络词语流行的两个特点:、。.武判官归京之途会面临哪些困难?既然有这么多困难,他又为何行色匆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