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含义不得超过15个字)(4分)
①
② 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4分)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共9分 ,每小题3分﹚
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在火星的冻海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体。
英国科学家称,与地球不同,红色的火星并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挖,当达到科学家们宣称的冻海层下的土壤时,就极有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主要成分甲烷)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中的一些特征,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地底生物圈活动的信号:它们附近地表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也会成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勒维斯?达特内尔说:“目前,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仍然存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在寻找火星生命体时,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份,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迹却是数十亿年前留下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下存活。此前我们已经发现火星表层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这也是今后发射探测器需要确认的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一。”
英国科学家还表示,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高浓度的甲醛其实就是由甲烷氧化而来,这也很可能会证明火星土壤里存在生命。科学家在火星表面上探测到的甲烷气体含量不大.可能只有1亿分之1.05。科学家的这一结论基于专门用来测定火星大气成分的傅立叶行星分光计的探测结果,它在火星上探测到一种不同于甲烷的气体——甲醛。英国科学家通过分析计算出火星空气大气的甲醛浓度为千万分之1.3,认为这些甲醛是由于甲烷的氧化产生的,并估计每年火星上大约有250万吨甲烷被氧化产生为甲醛。勒维斯?达特内尔说:“我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唯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我的结论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以下不属于英国科学家认为“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A.火星上有类似地球洞穴中特征的生物活性迹象。 |
B.火星的一些地表有硫酸盐、黄钾等聚集的迹象。 |
C.火星大气里含有浓度为千万分之1.3的甲醛。 |
D.火星表面上有数十亿年前留下的水流的痕迹。 |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发现水的存在。 |
B.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不能穿透火星地表,是生命体可能存在于火星地表之下的前提。 |
C.大量的甲烷被氧化成甲醛,使得火星表面甲烷气体含量并不大,约1亿分之1.05。 |
D.目前科学家没有在火星表面发现生命体。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 |
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是同为行星的火星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的重要区别。 |
B.地球磁场和大气层,是阻挡宇宙的各种强辐射,保护地球生物的自然屏障。 |
C.选择以休眠的状态生活于土壤中,火星生物才能躲避宇宙辐射伤害。 |
D.目前,世界各国仍有一些科学家否认火星上有生命体的存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免疫系统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已成为一种常识,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的免疫细胞竟然与肿瘤的恶化息息相关,它们会促进肿瘤生长,帮助癌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里面去。
要理解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弄清两个基本问题:机体如何对入侵者作出反应;当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怎样加速癌变进程。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一颗钉子,一些细菌会乘机从脚底钻入身体,但它们无法在人体内兴风作浪,因为一进入人体,细菌就会受到一群免疫蛋白和细胞的猛烈攻击。参与防御的免疫蛋白除了抗体外,还有30来种补体蛋白,它们可以导致病菌溶解,而病菌一旦溶解,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就会出动,将病菌的残余部分吞食掉。一旦遇到不速之客,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就会将它们整个吞下,消化掉。除了上述两种细胞,吞噬细胞还包括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伤口的愈合除了要消灭入侵病菌,还需要血小板的参与:它们从充斥着血管的内间质层迁移至表皮破损处,使血液凝固。然后,在一些酶的作用下,大量蛋白质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将皮肤细胞固定下来。伤口开始结痂,皮肤又会长回原样,炎症战场也逐渐沉寂下来。不过,炎症反应有时并未真正停止。不仅是皮肤,任何组织都可能因为病原体、毒素或遗传损伤的存在而长期发炎,从而变成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温床”。
大量证据显示,慢性炎症与某些肿瘤的恶化有着密切的联系。1863年,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在恶性肿瘤中发现了免疫细胞;1978年,意大利的阿尔贝托?曼托瓦尼在某些肿瘤附近,观察到先天性免疫细胞有聚集的倾向;1986年,美国的癌症生物学家哈罗德?F?德沃夏克指出,癌症是“无法愈合的伤口”。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的弗朗西丝?鲍尔克威尔研究了人体内的一种蛋白分子。这种分子类似于激素,是一种免疫信号分子,在浓度较高时,可以杀死癌细胞,因此科学家把它叫做肿瘤坏死因子(TNF)。但是,当低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长期滞留于肿瘤中时,却可能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在一次试验中,鲍尔克威尔敲除了小鼠身上编码肿瘤坏死因子的基因,使它无法合成肿瘤坏死因子。试验结果令人惊讶:小鼠竟变成了癌症“绝缘体”!她回忆道:“这一结果在科学界引发了一场‘地震’,所有把肿瘤坏死因子当作抗癌药物来研究的科学家都傻眼了,原本的抗癌分子一下子变成了癌症加速剂。”
新发现并非对传统观点的全盘否定。实际上,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系统的细胞和分子网络的复杂程度仅次于大脑,而且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有时它对癌症亮“绿灯”,但有时它又亮“红灯”。有些先天性免疫细胞,比如自然杀伤细胞,的确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其他免疫细胞,在平时都是消灭肿瘤的“正义之师”,只有当微环境处于炎症状态时,才有可能“助纣为虐”。而且,炎症反应并不是在所有器官中都会导致肿瘤的形成。关于炎症与通过血液扩散的癌症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定。下列对“免疫系统”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免疫系统是保护人体免遭细菌入侵的保障系统。 |
B.免疫系统复杂程度很高,仅次于人脑的复杂程度。 |
C.免疫系统由免疫蛋白、自然杀伤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 |
D.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抗入侵细菌而引发的人体生理反应。 |
下列对“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免疫系统既可以保护人体健康,又会危害人体健康,即可以杀死有害细胞,也会杀死健康细胞。 |
B.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抑制杀死肿瘤;在炎症状态下,免疫系统又有可能加速肿瘤生长。 |
C.免疫系统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浓度高时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在浓度低时,又反过来被肿瘤细胞杀死。 |
D.炎症反应时间短,免疫系统就对肿瘤细胞亮“红灯”, 炎症反应时间长,免疫系统就对肿瘤细胞亮“绿灯”。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大量的证据显示,慢性炎症与某些肿瘤恶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的保障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
B.炎症反应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反应时间过长的慢性炎症可能对人体有害,应当引起患者高度的重视。 |
C.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网络非常复杂,所以要在短时间破解有些免疫细胞“助纣为虐”的现象,的确有点困难。 |
D.通过基因疗法,修复人身体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就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并最终消灭肿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太空中的水资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在航天中也如此,水是维持航天员生命和进行正常工作的最基本条件。航天飞行中每名航天员每天的用水标准是21.6千克,如果以3名航天员飞行200天计算,水的供应量近13吨。这么多的水完全从地面带上去是很难实现和不经济的,因此,凡是准备进行长期载人航天的国家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航天飞行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再生式生保系统变废为宝,成为可以供航天员饮用和使用的水。航天员飞行中产生的汗液,呼出的气体和排泄出的尿液就成为宝贵的水资源。
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一座楼房内,有一间特殊的房间,里面放着一个与国际空间站一样的模拟舱,舱内有一个ECLSS模拟器,以及自行车、划船器和脚踏车等运动器材。工作人员正在那里用力地锻炼,只是为了能够使自己多出汗,将自己的汗液收集到一个容器里。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进行一项生保系统设备的验证实验。
这套系统的全称是再生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或者称为ECLSS模拟器。这个系统是由马歇尔中心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负责设计和改进的水再生系统,用途是回收国际空间站的废水,其中包括航天员的汗液、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尿液,将它们再生出可饮用的水,供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们饮用。
参加此实验的有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100多名工作人员,他们每天在舱内要进行1小时的实验。实验中被试者的汗液、呼出的水蒸气和整夜挂在舱内浸满汗水的衣服和毛巾蒸发出的水蒸气都是这次实验的宝贵材料,被收集到ECLSS模拟器的液体收集装置内。
2009年,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将从3人增加到6人,人增加了,原来空间站上的一个厕所就显得紧张了。美国宇航局最近斥资1900万美元为空间站新增加了一套厕所系统。新厕所不仅可供航天员排泄,还可以将他们的汗液、尿液以及生活废水等收集起来并处理转化成为纯净水。此厕所由俄罗斯制造。这个太空厕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昂贵最复杂的厕所,就像在地球建造一个市政处理中心一样,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最复杂之处是它要将航天员的尿转化成饮用水,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把小便撒向宇宙空间。2008年11月,新厕所已由美国航天员带到了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舱段。目前,从尿液储存容器中回收的水已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但是否可以供航天员饮用,还需特水的样品送回地球,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度检验。下列对“太空中的‘水资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航天飞行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再生式生保系统再生出可供航天员饮用和使用的水。 |
B.航天员飞行中产生的汗液,呼出的气体和排泄出的尿液是太空中宝贵的水资源。 |
C.ECLSS模拟器将太空飞行中的废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为航天员提供宝贵的水资源。 |
D.以前,航天员排出的尿液往往直接撒向太空,这是对太空提供水资源的一种浪费。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名航天员飞行200天的水供应量近13吨,因此太空中的水资源极为宝贵。 |
B.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一项实验将被试者的汗液等收集到ECLSS模拟器内。 |
C.ECLSS模拟器是专为回收国际空间站的废水,并将其再生出可供饮用的水而设计的。 |
D.俄罗斯为国际站制造的一套新厕所系统能将航天员的尿液转化成饮用水。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太空中的用水问题是每个准备进行长期载人航天的国家都需要解决。 |
B.能将航天飞行中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再生出可饮用水的设备是国际空间站需要的。 |
C.ECLSS模拟器模拟成功,将可为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提供饮用和使用的水 |
D.美国为国际空间站选用俄罗斯制造的太空新厕所表明俄罗斯在这一领域领先美国。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狂人简说
孟隋
“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上俨然成为了一项传统。在古代中国,多数懂得洁身自好的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夫子看来,“狂”简直成为紧靠最高美德的次优选择,可见,他也是喜欢“狂人”的。狂人一般都身兼二任,既狂又狷。狂指的是自视甚高,懂得进取,超越流俗;而狷则指性格耿直、洁身自好、有所不为。
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大概是最早被记录在案的狂人。他坚决地避开庸俗、混乱的政治,终身不仕。庄子秉承了这个传统,身处乱世,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楚王请他任国相,面对这样的诱惑,庄子竟然“持竿不顾”,依旧悠闲地钓鱼!他还说,自己宁愿像沼泽里的一只乌龟那样拖着尾巴自由地游弋。这是先秦之狂,在这里,狂主要表现为“洁身自好”的一面。
秦汉时期当首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命的司马迁为狂人之代表,他的狂表现为一种隐忍、一种顽强、一种激奋。随后的魏晋时期绝对是一个盛产狂人畸士的年代。一部《世说新语》写尽了当时的“名士风流”,其中最不乏的就是狂人——刘伶故意赤身露体,还自称是“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阮籍喜欢驾车漫无目的地出行,遇到了歧路就“痛哭而返”。像这样的狂人畸行在《世说新语》中还多得是。嵇康可能是最狂的一个吧。他因为喜好“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激怒了残暴的司马氏,可是当权者最终把嵇康送上刑场之时,嵇康依旧是狂放的,大气的。他潇洒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之后,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乃引颈就戮,颜色不变。他一生都是爽直狂放的、潇洒慷慨的,临死仍然不改其本色。魏晋时代的狂是面对黑暗、面对虚无的生命之舞,名士们在死神的嘴边纵情抒发自己的生命力。他们的狂是一种追求生命本真状态的冲动,他们用荒诞的行为控诉那个不合理的世界。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言,“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这些狂放不羁的名士虽然自称“非汤武而薄周孔”,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信仰周孔的,他们的信仰是发自良心的信仰。
“狂人传统”经由唐之李白、宋之苏轼、元之关汉卿以后,到明代中后期终于又得到一次大爆发。疯癫的唐寅、激奋的李贽、神经质的徐渭、唯美的汤显祖……无不是以狂自命之人。以狂为特征的中、晚明文人们,其实是以疯癫的行为发动了一场思想启蒙革命,来推翻古典理性的统治。徐渭用荒诞去讽刺传统禁欲主义的虚伪与困境,表明禁欲的古典理性不能达到道德的完善。唐寅则以艳情与世俗之趣,以装疯卖傻的癫狂,自绝于政治;李贽激烈地反对对孔子进行个人崇拜,为当世所不容,最终自杀于狱中。总之,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年代,是一个追求口无遮拦、追求“童心”、“本色”的年代。庄子呼唤的“真人”在晚明大规模地出现了。
“狂”总是与“真”联系在一起,狂人就是忠实于自我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社会那套虚伪的做派、政治那黑暗的现实对他们都无可奈何。狂人是直面中国的存在主义者,他们追求生命的本真状态,他们向死而生。难怪在1918年鲁迅会借一个狂人之口来说出中国历史“吃人”的秘密!狂人总是忠实于道德的本性去反抗社会的不合理。中国古代,道德中心与权力中心总是合二为一的,道德从来都是权力的衍生品。那些政客强人们以暴力、卑鄙为手段取得成功人士的地位以后,即使放纵、残暴,也要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道德成为装饰品的时候,狂人就成了说真话的消极反对派。在那样的世界中,说“狂人传统”守卫着这个民族的良心,一点也不为过。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因为文人、士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狂狷之气,所以“狂”在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里形成了传统。 |
B.孔夫子认为,狂者自视甚高,有进取心,超越流俗,是一种较为高尚的道德。 |
C.狂者虽有进取心,但又不愿做官,表现出一种清高气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性格矛盾的两面。 |
D.狂者实际上有很高的道德追求,而这种追求一旦不能实现,他们就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 |
E.狂人向死而生,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使“狂人传统”成为我们民族良心永恒的守卫者。下列对文章中狂人行为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刘伶故意赤身露体,表达出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 |
B.阮籍遇到了歧路就“痛哭而返”,表达了他面对黑暗、虚无的社会的反抗。 |
C.嵇康叹息“《广陵散》于今绝矣”,对他们所坚持的狂人传统的断绝表达了深沉的悲哀。 |
D.李贽激烈地反对对孔子进行个人崇拜,体现了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在风、太阳、水流和潮汐之后,挪威一家公司准备利用另一种自然现象——淡水和海水碰面时释放能量——来生产洁净的电能。
这使挪威在这个星球追求洁净能源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该国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位于奥斯陆海峡堤岸上的全球首个渗透能发电厂原型。这个项目规模不大,但能证明渗透能的巨大潜力。
Statkraft能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斯泰因•希尔哈根说:“这是可再生能源的—种形式。与太阳能和风能不同的是,不论天气如何,它都能产生可以预计的数量稳定的能源。”
渗透能依据的是自然总是在寻求平衡的原理,该原理也适用于浓度不同的液体。当淡水和海水在薄膜(一种会留住盐分但让水通过的薄膜)两侧相遇时,淡水就会被引向海水—侧。这股水流向海水一侧施加压力,而这个压力能被用来驱动涡轮机,从而生产电力。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使得植物能够通过叶子吸收水分,在工业中被用来淡化海水。但是挪威的这项试验(其原型产生的电力只够带动一台咖啡机)将是渗透现象首次被用来产生能量。
该电厂刚开始可能只产生2到4千瓦的功率。希尔哈根表示:“目前重要的事情是测试和验证此项技术,而不是产生大量电力。”该公司希望在2015年前建成具有商业规模的发电厂,生产足够1万户家庭使用的电力。
该公司表示,渗透能每年在全球具有产生1700万亿瓦时电力的潜力,相当于目前欧洲半年的电力产量,或者是中国2002年的能源消耗总量。
Statkraft能源公司自己也承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首先要找出制造能效更高的薄膜的办法。
目前这个发电厂的效率水平是每平方米薄膜的发电功率为1瓦。该公司表示,它计划在—段时间后,安装每平方米发电功率达到2到3瓦的薄膜,但要使渗透能有利可图则需要到每平方米5瓦的效率水平。
特文特大学薄膜研究所的热拉尔德•晋尔塞利说:“这肯定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他还表示,假以时日,薄膜的效率水平会达到每平方米5到6瓦。
(选自2009年11月24日《参考消息》)下列关于渗透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能可以产生于不同浓度的液体相遇时为达到平衡而形成的压力。 |
B.渗透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
C.渗透能比太阳能、风能更稳定,更可预计。 |
D.渗透能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具有巨大的潜力。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利用渗透能之前,人们已尝试过利用风、太阳、水流和潮汐产生洁净的电能。 |
B.在研究渗透能发电方面,挪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C.挪威的渗透能发电厂原型只能产生极少的电力,却能够证明渗透能的巨大潜力。 |
D.渗透能发电现在还处于测试和验证阶段,不能供社会实际使用。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通过叶子吸收水分这一过程也可以用来生产电能为人类服务。 |
B.Statkraft能源公司研究渗透能发电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开发渗透能的商业价值。 |
C.商业规模的渗透能发电厂建成后全球将每年生产1700万亿瓦时的电力。 |
D.将来能否利用渗透能产生大量电力,决定于能否制造出高能效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