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改革合力。对“文化机制创新”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机制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文化机制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繁荣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日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

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改革,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大胆探索、敢于涉险;又要架起桥梁过河,明确分工、精心设计。材料体现了
①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项改革中要注意协调配合
②改革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要全面推进,又要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
③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改革的目的就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④改革是充满挑战的事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国家教育部决定在2018年高考中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畴。据此完成下题
针对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有不少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可以化解传统文化危机;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投入过多精力学习传统文化会影响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赞成者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反对者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
③传统文化能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的人格
④传统文化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针对国家教育部决定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他们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代表不同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是
①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 ②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淡化文化的经济功能
②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③发展文化产业,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全国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这是因为
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民族团结有利于改变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前提和核心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这给我们搞好民族工作的启示是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选择性和自觉创造性
③抓重点,优先解决主要矛盾
④分清主流和支流,妥善处理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