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漫画“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百姓)话短长”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了( )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某一商品刚上市时,供不应求,价格很高,过一段时间,同类商品多了,价格也相应低了。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物以稀为贵”“物多必贱”。这说明 …( )
A.只要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 |
B.认识了现象不等于就认识了事物本质,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正确,理性认识不一定正确 |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由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 |
B.由错误到正确和由正确到完善 |
C.由现象到本质和由本质再到现象 |
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 |
当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在水中波动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移动的。实际上,树叶仍然停留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的东西上下起伏。因为波浪发生的地方,水产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方向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上述事实说明 …( )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 |
B.现象有真象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
C.感觉是不可靠的,是没用的 |
D.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 )
A.思考在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B.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 |
C.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D.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